我这辈子没喝多少墨水,肚子里除了下水,大概只储存了两句谚语,一句叫“民以食为天”,另一句叫“众口难调”。为什么单单记住了这两句呢?您想想,我是厨师呀。哎,您别搞错了,我乃正儿八经的国家特一级厨师。可不是吹的,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夸俺的手艺好呢。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,俺偏偏常挂在嘴边,因为这并非“当年”,而是前年初的事。被夸的第二天,正好我两年的任期满了,从驻外使馆调回国内,在部机关食堂当主管。
您别那样笑。我知道, “主管”这个词在国内掉价掉的厉害,和骂人差不多。公司职员没有头衔,名片上都印着“某某行业或部门主管”,其实什么都“主”不了。我可不一样,是真正的主管。您别乐,先听我解释。我们处长那是纯粹的白领,连家里的厨房都没去过几回,哪会知道肉菜禽蛋采购和后厨那些事?即使知道,人家也没兴趣。再说啦,在使馆工作时,他家的荤菜和熟食我全包了。我对他照顾得比大使还周到。您说,他能不把这摊子事交给我管吗?
您别看这个国家机关牌子大,尽是能人,可摆弄食堂这些事还非我莫属。比如,到哪儿采购肉食又便宜又卫生、八百人吃饭需要多少蔬菜、两小时内把它们切好需要多少人手等等,我都门清。至于对付食品卫生检查那帮人,更是我的拿手好戏。处长太。。。。。。,怎么说呢,太客气、太温顺。他们说什么都点头。碰到我可没那么简单,我该鞠躬就鞠躬,该顶撞就顶撞,顺带还要吓唬吓唬他们,“哥们,别介,都是国家干部,党的事业,能宽就宽一点。非得逼着我找你们郑局长?”您别以为我全是瞎蒙。他们郑局长在使馆做客时,天天和我泡在一起。为什么,我有茅台呀。60年代出产的茅台,倒进杯子带淡黄色,国内哪儿去找?局长说,这种茅台拿回国内,一瓶可以换一、两箱。
我调回国不久,新来了一位部长,60年代生人,身板高脸盘俊,那真叫一表人材。他总在电视上露面,可他不上相,电视比他本人差远了。不像好多女演员,镜头上看得像仙女似的,卸妆以后什么呀,说影响市容市貌不厚道,如果说影响了食欲一点也不夸张。所以,我在电视上看到部长,总替他冤得慌。
部长似乎跟我有缘,一上来就抓食堂。您想想,有多少国家大事堆在他的案头,食堂算个屁!可人家偏偏花大力气办食堂,这不是跟我有缘是什么?他重视食堂工作,我露脸的机会不就来了嘛。
部长当过兵,办事风风火火,决不拖泥带水。他来的第几天我忘了,反正很快带着大大小小的官员到食堂开现场办公会,讨论食堂改革的新方案。你老弟我参加了会议,就坐在部长对面。部长特意要我们一线人员发言。您说人家多民主多实在,一点不玩虚的。我这辈子也算开了荤,受到部长的表扬。他不是夸我烧的菜,您知道夸我厨艺的人多了去啦,我不稀罕。但是,部长夸的是我的想法,说我有见识,抓住了问题的要害。当时我的感觉就上来了,晕乎乎的,就像喝了烧酒似的。
什么,您问我到底出了什么馊主意?我啰里八嗦的,到底哪条对部长的胃口也忘了,不过,自助餐是我提出来的。以前是固定的,两荤两素。为什么要改成自助餐呢?我有我的理由,因为“众口难调”。你给他吃什么,都有人说三道四。那么好了,我让你自己挑选,总该满意了吧。当时有人怀疑,这样是否会造成浪费?我说,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大都受过高等教育,是有素质有修养的人。您要人家多吃多拿,人家还不愿意呢。
会后,我们去其他部委的食堂取经,重点是教育部食堂,因为部长几次提到它都赞不绝口。我去了以后直犯嘀咕,教育部的经验学得了吗?他们有部属大学,食堂交给各地方院校轮流主办,前年是四川,去年是山东,今年改成江苏。全国各种菜系都可以轮个遍。我们哪有这个便利。
当然,跑了几圈,收获总还是有的,何况有领导把关掌舵。食堂改革这事说小很小,说大也很大,光是改革方案就修改了四、五遍,全是处级和司局级领导亲自动手,我还真伺弄不了。领导就是领导。通过这事我总算明白了,我也就是当主管的命,给我顶乌纱帽我也戴不上。但是,我也有我的长处,他们写的都在纸上,在电脑屏幕上,要变成香喷喷的营养健康的饭菜,还得靠我这样的人。您记得电影《南征北战》中的一句台词吗,“同志,别忘了,大炮不能上刺刀,要解决战斗,还得靠咱们步兵呢。”
有部长督阵,改革方案很快得到批准。食堂由原来的三个变成四个,分别服务于四种不同级别的人员:部级领导、司局级领导、处级以下干部和工勤人员。他们各进各的门,各吃各的饭。这是第一期工程。第二期工程竣工后,还要办对外餐厅。
食堂第一期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点,一是增加投入,说白了就是提高伙食标准;二是早中晚三餐都要保证。以前食堂不供应晚餐。大家发牢骚说,加班成了家常便饭,但是加班的人却吃不到家常便饭,要么饿着肚子,要么到外面胡乱对付几口。如果上馆子,既赔不起时间,也赔不起银子。我猜想,部长下大力气抓食堂建设,兴许是这个缘故?您想想,咱部的工作人员,即使没有任何头衔,哪位的工作不牵涉到国计民生?如果他们饿昏了头,或者吃坏了东西闹恶心,国家不受损失才怪。
一期改革还有一个重要任务——现有食堂的装修改造。食堂改造不比家里装修,必须通过消防认证,手续麻烦得要命,我往消防主管部门跑了不下十趟。工期主要卡在这里。不是吹牛,如果不是我连恳求带威胁,装修改造工程保不齐拖到今天还完不了!
部长食堂本来用不着动,可处长很细心,要我到部长前任单位去实地考察,他以前的座椅靠背有多高、大理石的色调、台阶离地面的距离等等。弄清楚以后,处长要我尽量按原来的样子复原。
新食堂开张后,每天中午供应六个冷盘,八个热菜,四荤四素。主食有米饭、面条、馄饨、饺子和烙饼等十几种。后来,一位局长说吃杂粮健康,我糊弄着增加了小米粥,没上玉米和红薯。每顿中饭还供应水果或酸奶。就餐的人乐得合不上嘴。嗬,这么多吃的,太丰富了。
您猜猜看,这么多东西,职工个人得负担多少?我告诉您,一块钱!几乎是白吃白喝。
上面说的还是普通干部的食堂,司局级干部食堂更甭提了,比高级宾馆还高级。一色的黄桌布,黄椅套,地上铺着天蓝色的地毯,进去就叫你眼晕。您别不服气,我知道您见过世面。可是您在哪个宾馆能同时见到这么多官员,而且都是司局级的?中国讲究富贵富贵,光富不行,还要贵。一夜暴富的人,见了官员,还不是矮一截。那些司局级官员既有才又有派,齐刷刷往那儿一矗,不吓死你才怪!
什么,您还想打探部长食堂的情况?那可是国家机密,我不能告诉您。您还是接着听大食堂、也就是普通食堂的故事吧。
如果您闲着没事,坐在食堂某个角落,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。您把他们的行动串起来,跟看电视剧似的。这是您自个儿摄影导演、群众客串的电视剧,比晚上坐在客厅里看的电视剧有意思多啦。我就给您讲其中一个情节吧。照规定,食堂的东西只能吃不能带走,自助餐的规矩嘛,不说大家也知道。可是有人装孙子,跟服务员说,您看,这些没吃完,扔了还给你们增加负担,我带回去得了。您瞧,她拿我们的东西却变成了对我们的施舍!这种人带的都是“硬菜”,牛肉啊虾什么的;另一些人则悄不吭的,手里攥一个塑料袋,临走时把卤菜烙饼红薯统统倒进去,以为别人没发现。我看见了好几次,不好意思说。都是熟人,说出来我的脸都搁不住。
有位老兄更逗,每天早晨必定到食堂用餐,一碗豆浆,两根油条,一个茶叶蛋,外加咸菜。他去医院看病也要绕道我们食堂,吃饱喝足了再去瞧病。如果他哪天不来上班,还不忘托人把中饭打回家。一元钱买十五元二十元的东西,放弃了可惜。这么会过日子的男人少见。他生错了地方。如果生在美国,竞选个财政部长肯定没问题。经济危机了,美国人也要过紧日子。
说句良心话,这人对我很哥们的,每次见到我都打招呼。可是这种人我不爱搭理。后来,有人开导我,人家这么喜欢食堂,是看得起我。有道是众口难调,我阴差阳错地把大家伙调到一起,不是我有多大本事,而是人家给我长脸。这虽然是酒后胡侃,我还是觉得在理,对那位老兄的行为不那么反感了。
伙食大家满意了,本来我可以歇口气。但是,新的任务又压下来。食堂条件好了,部领导开始在食堂的安排宴请。刚才忘说了,一期改造还包括宴会厅的装修,把三个单间装修成宴会厅,大宴会厅能容纳六十人,小宴会厅十五人。部长说,喜欢吃我烧的菜。妈呀,上千人的吃喝,光吆喝就够我喝一壶的,再加上亲自掌勺,还不把我累死!不过,部长看得起我,我能不卖命吗?我咬咬牙,去他妈的球,累死就累死,只当出了车祸。那年在欧洲高速路上,不就差点被大卡车碾成肉泥吗?
部长宴请,大都安排在晚上,但我从早晨就得开始忙起,精心选料,中饭后还要抓紧时间弄个冷盘造型,雕个萝卜花鸟什么的。您知道,领导都是有品位的人,色香味一样也不能马虎。俺这样做也是给部长长脸。您想想,如果我做的比星级宾馆还好,客人啧啧叫好,部长多有面子!
操办了几次宴请后,处长告诉我,部长很满意。其实处长不说我也能感觉到,因为部长外出宴请的次数逐渐减少。我琢磨着找机会亲耳听听部长的夸奖。我们虽然是内部食堂,但规格档次一点不比宾馆差。包间有专门的服务员。她们穿着制服,比宾馆的服务员还水灵。有天,我做了个“众星捧月”的冷盘,亲自端进去,给部长做了解释。部长当着客人的面猛夸我。客人非常羡慕,开玩笑说要把我挖过去,他那儿的待遇高。
那天晚上回家后,我美得不行,喝了几口小酒。媳妇数落我没出息,得了几句表扬就这德行。我反问她,你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是什么级别?这一问还真把她问住了。她面对面看见过的最大的官是他们主任,一个科级干部;在大礼堂隔着几十排座位看见过他们的处长。
从部长宴请什么人,你可以推断最近部里发生的大事。有天上午我刚进办公室,处长就急忙找上来。我的办公室不到十平米,乱糟糟的,处长从来没来过,一般都是把我叫到他那里交代工作。我以为处长有什么要紧事,原来还是宴请。我说处长,这事还用您操心吗?处长说我办事他放心,不过这回特殊,因为部长请的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副书记。我心想,部长连副总理都请过,中纪委的副书记算什么,顶多是副部级。处长看出我的心思,只好跟我交底。中纪委是专管党风廉正建设的。我们不能显得太铺张,但是又要招待到位。
以往,领导要求我们少花钱多办事、办好事。这回要颠倒过来,想想就别扭,不知如何下手。我作思右想,脑袋都快炸了,才拿出一个菜谱:鲍汁香菇,蟹黄豆腐,鱼翅白菜,龙虾冬瓜粥等等。处长听了连声叫好。我看他高兴,乘机问了一句,中纪委的人怎么会到我们这里来,是不是谁犯事了?处长看了我一眼,这种事少打听。第二天不用打听,部机关到处传开了,说某某(正司级干部)被“双规”,接着,这老兄的丑事上了报纸,听说《新闻联播》也播了。
除了宴请,部长的晚饭我也要操心。他每天加班,我自然不能按点回家。不瞒您说,我每天累得贼死,连床上的事都戒了。如果不是老夫老妻,我老婆还不得派个侦探跟踪我。。。。。。
不过,我的付出得到了的回报。“十一”前夕,我被评为部劳动模范。接着,我被任命为副处长,工资连涨两级。现在,我是名正言顺的主管了。
然而好景不长。尽管就餐的人还是吃香的喝辣的,我遇到了麻烦,预算超支了。食堂搞得像星级宾馆的自助餐厅一样,能不超支吗?明摆着的事,都装糊涂,把矛盾往后拖,拖到年关就没有退路了。处长要我减亏。我说减亏很容易,把饭菜的质量降下来就行了。这和家里过日子一样,穷有穷的活法,富有富的活法。但是处长不允许降低标准。食堂好不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,这伙食标准一下降,不是找挨骂嘛。
又要我伺候好上上下下各方面的人,又不让我花钱。世上哪有这种道理!我对处长说,减亏不是不可能,我知道哪儿的东西便宜,猪肉也有五、六块一斤的,病猪肉、死猪肉都有,你敢买吗?还有,部领导那边你能马虎吗?甭说别的,每个月的夜宵需要多少钱?
部长喜欢茶叶蛋,加班吃夜宵时一个劲地劝其他人吃茶叶蛋,生怕我的茶叶蛋销不出去似的。咸菜和茶叶蛋多准备一些不打紧,花不了几个钱,可是甲鱼和土鸡他也要分给一同加班的司局长,吃完了还征求他们的意见,好吃吗?好吃跟食堂打个招呼。您想想,这样的吃法,食堂不大面积亏损才怪。
这些处长都知道。但是对我来讲,该说还得说。我不是对谁有意见,而是讲事实摆道理。处长说,他明白我是在帮他顶着这个摊子,不容易。我的苦水往外倒,还有人兜着;可是他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啊。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但为了给财务司一个交代,我们最后拿出一个微调方案,主要是:普通干部食堂减一份凉菜和酸奶,司局长食堂饭菜的数量不变,但取消一个高档菜,辞退从宾馆借调的厨师,等等。司局长大都四十多岁,肚子里全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发展规划,留给装饭菜的地方太小,每天都有剩的。
为了进一步降低费用,我按司局长人数的九折准备中饭。一周下来,天天还有剩的。我很得意,把这个结果告诉处长,说这样每天可以节约三、五百块,一年下来小十万,不少呢。可处长听后不仅没有露出喜色,反而皱起了眉头。他嘀咕道,万一哪天他们来齐了呢?我让处长放宽心,如果他们到齐了,我从普通食堂调饭菜过来凑数,不会出纰漏。
这样行吗?处长还是忧心忡忡的。做官时间长了的人都这样,前怕狼后怕虎,凡事总要准备好几个万一。
可事情偏偏就这样巧。第二个星期一的中午,司局长食堂的人乌泱乌泱的,每个人还特能吃,托盘里装得满满登登的。到了十二点一刻,两个热菜已经见底了。我赶紧从普通食堂调菜。看着两个小伙子端着菜盆走进局长食堂后,我才舒了口气。在楼梯口,我问处长,今天怎么这么多人。处长说上午开大会,传达有关干部制度改革的文件,司局长都来了,连病号都来了。你说见鬼不见鬼?好在我早有准备。
下午,在我为自己的应对措施得意时,服务中心主任把我叫过去,狠狠地训了一顿。有位局长探听到调菜的底细,不仅参了我一本,还上纲上线,说司局长食堂就像新修的茅坑,三天香,现在越办越差。他说,如果饭菜都和普通食堂一样,干脆合起来得了,别糊弄人。我连声检讨,保证今后再也不会发生类似事件。说完后我偷偷乐了,我的措辞怎么和外交部发言人一模一样的呢?看来当了副处长后,确实很有长进。
从主任办公室出来后,我四处打探,这事是怎么传出去的。原来,端菜的服务员路上撞见了那个托人带中饭回家的老兄。他们太老实,人家随便一问,他们就一五一十地把底抖落出来。那个老兄马上汇报给他们局长。他们局长找到我们主任。。。。。。我把那两人臭骂了一顿,还扣了他们当月的奖金。
“调包”事件发生后,我们加强了司局长食堂的服务。这样做的结果是,普通干部意见很大。有人还专门给工会写电子邮件,提出严厉的批评。我成了照镜子的猪八戒,里外不是人。
这下我终于明白,什么叫众口难调。回家后,我向媳妇诉苦。媳妇宽慰我说,其实不是众口难调,而是“众心难调”。首先,他们对食堂的期望太高,比餐厅还高、比自己家还高。他们在家天天吃白菜萝卜没意见,食堂的饭菜重复了,就瞎嚷嚷。媳妇说的有理。是啊,我可以肯定,嚷得最凶的是那些用塑料袋带食品的姐们;媳妇接着分析道,其次,他们都是白领,饭量总的来说不大,现在的供应足够他们敞开肚皮吃。他们不是缺少什么,而是在攀比、在较劲。可不是嘛。
食堂就是食堂,饿不着,有营养,就得了。我想给那些挑剔的人较劲的人一个忠告:家去吧,别嚷嚷!
年底,全体员工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体检。体检结果出来后,大家震动很大。为什么呢?因为得脂肪肝、高血脂的人数上升了两到三点五倍,每一百个工作人员中有十九点八人患脂肪肝,十七点三人血脂高。医院调查的结果是,我们的伙食太好了。这个现象在其他部委机关也存在。
伙食太好了也成了我们被攻击的原因,因为我们没有提供合理健康的膳食。一些员工说,他们早就要求增加红薯、玉米等杂粮,增加蔬菜的品种,可我们就是不听,一味地上些大鱼大肉。到头来钱也花了,把大家也害了。
我听了肺都气炸了,说伙食差是你们,说害了大家的也是你们。我是保健医生还是佣人?我跑到主任那儿说不干了,还是当我的厨子。可是,主任不仅不同意,还骂了我一顿,说我没出息,听到一点批评就辞职。如果都像我这样,那些司局长处长的位置早就全空出来啦。
我灰溜溜地走出来。得,上了套了,想卸都卸不掉。
食堂第二次改革的呼声骤起。这回,我要学乖巧点,充分征求各单位的意见,必要时拉到郊外的宾馆讨论他两天两夜。不然,下次他们查出癌症,还不把我给宰了!